燃料+物流,陶瓷行业大洗牌的两道坎燃料+物流,陶瓷行业大洗牌的两道坎 倏忽之间,时令已至初夏,没有过往的红五月,陶瓷市场异常平淡,有企业产销两旺,也有企业开窑不足,各产区经营状况参差不齐,整体上并不乐观,许多企业面临着爆仓和随时停窑的压力。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不温不火,而各产区生产成本的不同,则进一步拉大了企业之间的差异。 市场竞争,产品、品牌、渠道、促销固然重要,但在行业持续内卷,利润大幅摊薄的今天,成本和价格更为重要。尤其是伴随着工艺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产业配套的日趋完善,各大产区、各大陶企,其产品、品牌、渠道、促销都日渐趋于同质化。 市场竞争,正从过往的产品竞争向价格竞争过渡。没有人喜欢价格战,但争到最后不得不拼价格,拼成本。这当中,燃料和物流,成为产区兴衰和行业洗牌的两大关键因素。 2022年开年之际,广东部分产区天然气一度逼近8元/立方米,导致陶企大面积停窑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可以说是生产越多,亏损越多。今年以来,淄博产区又遭遇天然气涨价,气价明显比周边产区要高,导致淄博陶企“苦不堪言”。高安产区则因煤炭价格下跌,采用集中供气与自制煤气的企业出现巨大的“成本剪刀差”,导致采用集中供气的高安大部分陶企盈利水平骤然下降。与此同时,四川、重庆产区因为天然气价格便宜,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。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,燃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,通常在30%左右。目前,全国陶瓷产区煤改气并未统一,那些采用煤制气的陶企,其生产成本明显比采用天然气的企业要低出许多,导致其成本出现大的差异。 近年来,各大产区之间此消彼长,很大一个因素就是煤改气引发的成本差异,最终体现在终端竞争的产品价格上。 (图片来源:陶瓷信息-公众号,侵删) 对那些价格敏感的客户而言,售价略有上浮,订单就会流失。品牌企业虽然售价较高,但也架不住品牌溢价的快速摊薄。这也是从去年到今年,广东陶企不能开足马力全面生产的主要因素,因为广东陶企基本上都烧天然气,燃料成本较高。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那些在燃料成本较低产区早早布局生产基地的企业,反而成为低迷中一股最强劲的生力军,不但产销两旺,而且还有扩张的势头。 影响终端市场产品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物流成本。瓷砖虽然不是一种短腿产品,但也是一种重货产品,物流成本在销售成本中占比较高。过去市场好,企业赢利空间大,广东瓷砖拉到新疆卖,照样有钱赚。尤其是行业一线品牌,品牌溢价完全可以覆盖高昂的运输成本。但是,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随着中西部各大产区的崛起,瓷砖的属地化优势开始凸现。 过去,广东陶企以广东品牌、广东生产、全国市场销售为主,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,广东陶企纷纷瞄准全国市场进行产能布局,而异地建厂的关键因素除了生产成本外,就是贴近消费市场,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瓷砖产品从工厂到工地的运输距离,从而降低物流成本,增强企业在终端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。 (图片来源:陶瓷信息-公众号,侵删) 经过前几轮的产业转移,目前,广东产区几家头部陶企大部分已走出广东,在其它产区设有一个或多个生产基地,甚至外产区基地已成为部分品牌的主要生产基地。即便没有生产基地,许多陶企也会在贴近消费市场的产区进行贴牌,以降低瓷砖从工厂到市场的物流成本。 与此同时,随着中西部产区的快速崛起,一些产区日渐培育出了一批区域化头部品牌,利用生产基地贴近消费市场的属地化优势,将区域品牌、区域生产、区域销售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在终端市场,以领先的成本优势对外来产品,尤其是广东制造形成强有力的阻击。 处于下行期的陶瓷行业,内卷升级,竞争加剧,是其逃不过的宿命,唯如此,才能让一批实力不济的企业和品牌淘汰出局。而在这场残酷且漫长的淘汰赛中,陶企的生产成本、物流成本无疑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,它会一点一点降低企业的赢利空间,抽干企业的现金流,让产品在终端市场逐步丧失其竞争力。 需要警惕的是,作为一种装饰材料,瓷砖的品牌属性固然重要,但却很难像某些产品一样维持较高的品牌溢价,尤其在行业下行期,市场竞争早已刺 刀见红,因此,企业既要努力打造品牌,又要平衡好品牌、产品和价格之间的关系,在新装备、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产品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,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,让品牌更接地气,让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,这才是企业能够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活下去的关键所在。 (文章来源:陶瓷信息-公众号,侵删) |